广州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位于六榕路,是一座历史悠久、佛教文物荟萃、中外闻名的名胜古迹。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宝庄严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清代,重修六榕塔,主体仍照宋代 貌,但各层琉璃瓦檐则改为清代样式,塔内朱栏碧瓦,丹柱粉墙,遥望犹如冲霄花柱。若元宵、中秋之夜,民众尝悬花灯塔上,绚丽异常。因而六榕塔又称“花塔”。
寺内有巍峨的千佛宝塔,原名舍利塔,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该佛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寺内的榕荫园内有六祖堂,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铜像。六祖是唐代杰出的高僧,随五祖弘忍学法,很得弘忍赏识,后衣钵而归,创南宗学派。其铜像铸造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而性格化,垂目坐禅,神态栩栩如生。六祖堂前榕荫苍翠,菩提婆娑,别致的补榕亭和苏东坡书的“证道歌”碑刻,掩映于绿荫丛中。
在广州市六榕路,有一座1400多年历史的佛教古刹——六榕寺。该寺是1983年,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在寺庙的山门上悬挂着横匾“六榕”两字,山门两侧是“+”的对联。这都是六榕寺与苏东坡的一段因缘。
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被贬海南奉诏北归,途经广州,慕名到寺内—游。他被寺内六棵苍劲如钒龙的榕树所吸引,欣然挥笔题“六榕”两字,字迹潇洒道劲,成为苏东坡有名的墨宝,寺僧将它刻于石壁之上。。这座寺庙自此俗称六榕寺。1982年后重修六榕寺,就把苏东坡的“六榕”两字制成匾额,挂在山门之上。
六榕寺是禅宗道场,与海幢寺、光孝寺、华林寺并称为广州“四大丛林”。它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当时梁武帝萧衍母舅昙俗法师,千里迢迢到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广州刺史萧裕特地营造宝严寺迎接供奉。后改名为长寿寺。
唐朝初年,文坛四杰之一王勃曾游历于此,撰写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和塔碑记》,是研究寺塔历史沿革的重要史料。此碑在清代已湮没,现在又重新校勘沙刻,陈列在寺内的碑廊里。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寺内供奉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因此改名为净慧寺。在现存的六祖堂内,供奉着当年以紫铜铸造的六祖慧能铜像,高1.8米,重约一千公斤。六祖结跏趺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坐禅,其容貌和神态与曲江县南华寺慧能肉身像非常一致,神态栩栩如生,超脱高洁,又自然和蔼,象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正在端坐静虑,让人不忍打扰。
这尊铜像铸工精美,雕刻细致入微,是六榕寺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六祖堂前椿树苍翠,菩提婆裟,别致的补榕亭和苏东坡书的“证道歌‘’碑刻,掩映在绿荫之中。原六祖堂前有”曹溪法乳“牌坊,刻有近人柳桥金保泰撰书的长联,描述了寺中景胜文物:
胜迹数名山,达摩履,东坡展,王勃碑,当年蛮海寻幽,三百钟声留过客;仔肩担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时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传人。
结束语每个地方都会有地方性的寺庙建筑,可能每个地方建筑的风格都不同,但一定会有他们独特性的地方,所以多多了解不是很好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