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内江市的统治,但不久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今内江市很快又成了讨袁的护国战争、反段的南北护法之战和四川军阀防区割据的争夺中心,拉扶派款、战祸连绵。仅内江县因占领军的不断更替,在民国23年(1934)时,田赋征收就预征到1965年,人民不堪重负,社会极度动荡。有压迫就有反抗。内江、安岳、隆昌、乐至、威远等地进步青年和农民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涌现了陈毅、曹获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董朗、彭明晶、廖恩波、罗世文等著名烈士。
民国24年(1935)川政统一,今内江市各区、市、县分隶于第二(治资中,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今内江市人民竭尽全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内江、资中两县蔗区人民将蔗糖生产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确保了前方后方的糖料供应;同时新发展了燃料酒精制造业,仅1942——1944年3年时间,内江的四川和资中、简阳等3家酒精厂即生产酒精4,025,818加仑,其中内江1县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即达该委总需量的13.8%。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抗日爱国捐献运动中,内江、隆昌、威远3县献金总量就达8,920万元。在8年抗战期间,8县籍将士阵亡的达6261人,陆军上将饶国华烈士即是当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穷兵黩武,倍加盘剥,今内江市经济复又严重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国民党“戡乱建国”的倒行逆施,加速其失败。
新中国时期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内江等8县人民相继宣告解放,迎来了历史新纪元。
1950年,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辖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仁寿、威远等县。1951年,分内江县城和近郊设县级内江市,专、市、县同驻一城。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建地级内江市,改原内江市为市中区。1989年,撤销内江县改置东兴区,与市中区同为内江市的直属县级区。与此同时,还管辖资中、资阳、简阳、威远、乐至、安岳、隆昌等七县,总面积13340平方公里。
1995年,资阳县改为县级资阳市,1996年简阳县改为县级简阳市,均由四川省直属管辖,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2月,经国务院决定,内江市的行政区划再度进行调整,将资阳、简阳、乐至、安岳等四县市划出,另成立资阳地区。现内江市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等3县2区,总面积5386平方公里。
苏州、杭州、黄山、九江、宜昌、重庆。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抚州到野三关途径苏州、杭州、黄山、九江、宜昌、重庆等城市。抚州市,江西省辖地级市,古称“临川”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腹地。巴东县野三关镇是湖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大西南的陆路咽喉,恩施州的东大门,巴东江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