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郡王府: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克勤郡王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是清初"八十铁帽子王"之一,这个王位是他死后追封的,克勤郡王府在顺治年间建成,位于西成区新文化街(原名附马大街)西口路北。
公元2003年11月,克勤郡王府由北京长城建筑工程总公司所属古建公司精心修缮后,不仅恢复了王府民国时期的旧貌,还按照清王府有关规定和克勤郡王府原貌,重新建造了府门和东西配楼等建筑。
经过大修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汁原味。目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此上课,每逢课上,总会有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
古代王府各个院子名称。急用。要有王爷住的、各个侍妾住的
克勤郡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西口路北。现为新文化街第二小学。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曾一度是知名人士熊希龄的住宅。现在王府后半部的后寝门、后寝和后罩房等建筑物尚完整。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1、恭王府景区
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景区,为清代规模比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郑王府
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钟郡王奕诒的宅邸。清军入关,定鼎燕京。世祖以此第赐其从叔郑亲王济尔哈朗。郑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西什库天主教堂和中国大学;郑王府今为国家教育部址,中国教育基金会所在地。
3、醇亲王府
醇王府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醇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醇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二层后罩楼。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
4、礼王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明代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王府规模宏大,占地广阔,重门叠户,院落深邃。北京有句老话说的是,“礼王府房,豫王府墙”,就是说礼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墙高。由此不难看出礼王府的规格,在北京诸多王府里面的等级之高。礼王府南起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
5、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西城区定阜街3号。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有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
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有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