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嘉生从小好学,到上海工作之余,他抓紧自学。他发现自己的英语是个薄弱环节,而在上海闯世界,英语的用处太大了。他用自己积攒的钱,报名上了英语夜校。在夜校,梅嘉生遇见一位美丽温柔的姑娘周政。
周政,一个富裕的商人家**,比梅嘉生大一岁。周政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周政从宁波来到上海读到小学毕业。周政20岁出头的时候去上一家夜校。在夜校里,梅嘉生一开始通过问问题和周政接触,最后勇敢地向周政递上了告白信,虽然一开始失败,但他不气馁,一直坚持。后来,梅嘉生告诉周政,自己不上夜校了,他已经依据广告考上了近郊真如的华夏大学附属中学,他要读书读出一个样子来。从此,梅嘉生的身影从夜校消失了,而他和周政的爱情也在那以后成熟了。
上世纪30年代初,日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激发着每一个关心祖国命运的青年。中国会不会沦陷?中国将走到哪里去?华夏大学附中,梅嘉生的思想急剧变化。不过一年光景,梅嘉生来信告诉周政,作为一个中学生,却年过20岁,这年纪显然太大了。但是对于中国的未来,他还正当年。在此国难日益迫近之际,他不能再读书了,他已投考南京陆军学校,学装甲兵,投笔从戎。 对梅嘉生的思想变化,周政感到吃惊。她不知道梅嘉生的今后还会怎样?她在信中询问梅嘉生,你读书没有多久又去军校了,如此多变,你和我的关系还变不变?天下像我这样的姑娘你是找得到的,如有考虑,尽早定夺。
她等来的,是梅嘉生的一封急信。由于战争,这封信没有保存下来。而信中之言,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淘洗,将近80岁高龄的周政还记得信的结尾是:“一切等等,皆不如其人(指周政——作者注),我要把心捧在手里你才相信啊!”
对周政来说,这当然是一次对命运的重大选择。作为富家**,她要选择一个生活优裕、收入颇丰的夫婿只消在父母询问后点一下头就够了。但是,她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梅嘉生——这个家境清寒、从苏南农村到上海来闯世界最终又选择了戎马生涯的青年人。同样是在几十年后,辗转于病榻之上的周政对本文作者回忆:“在当时,面临生活的选择,我没有去想梅嘉生的穷。穷不要紧,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它;也没有更多地考虑文化上的差距,因为我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文化水平也可以通过努力去提高。我希望的是他永远不要变心。”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五彩缤纷的星球上,唯有感情世界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百岁人生漂泊间,真情唯有两心知。
周政成了梅嘉生的重要经济接济者。5元、10元的汇款不断地汇往南京。最多的一次是350块大洋,在当时也算得上一个大数目了。原因是梅嘉生突发奇想,打算从军校退伍,自己开办一个养鸡场,为此写信请周政支持。
梅嘉生正为选择人生之路苦苦求索的时候,爆发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很快将战火燃近南京,梅嘉生所在军校南迁了。何去何从,梅嘉生再一次面临选择。
周政赶到南京,和梅嘉生一起商量。梅嘉生对周政说,他想留下来。热血男儿,又是一个经过了军事学习的青年,国家生死存亡关头,理当舍生忘死。梅嘉生下决心了,回丹阳故乡,去拉起一支武装,抗日图存。
在南京,梅嘉生和周政结婚了。婚礼非常简单,只请了几个最要好的朋友。
婚礼刚结束,日军轰炸机飞临南京上空。一片兵荒马乱中,梅嘉生、周政走出石头城,向丹阳而去。
在家乡胡桥一带,梅嘉生在青年中组织抗日武装。周政拿出自己的积蓄,再加上父亲周惠良又从上海寄来的数百元钱,他们从国民党散兵手里买下10来支步枪。这时,***员管文蔚也在自己的家乡组织抗日武装。管家离梅嘉生的村庄仅3里路,遥遥相望,193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梅嘉生找到了管文蔚,商议组织武装抗日自卫。1938年春,丹阳仙桥镇成立了自卫总团,管文蔚任总团长,梅嘉生任镇北分团团长,管辖几个村庄的自卫团。自卫团成立不久,就由梅嘉生率领,到丹阳以东的陵口伏击日军的火车。
1938年春,自卫团的一部分渐渐发展成脱产的地方武装,梅嘉生任第三大队大队长。1938年夏,率部挺进江南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派政治部主任刘炎来到丹阳,将丹阳自卫总团改编成丹阳游击纵队,梅嘉生所部从此编入新四军序列。1939年10月,梅嘉生部上升为主力部队,梅嘉生任新四军挺进纵队三团团长。这时的梅嘉生入了党,他指挥的部队经历了多次战斗。梅嘉生的军事才能在频繁的战斗中迅速展现出来了。
在残酷的战争中,周政的经历令人慨叹。1938年,女儿丹波出生,周政在战火中抚育女儿。周政先后担任过部队的文化教员、保管员、保育院长,大部分时间和部队一起南北征战。一个身材娇小的富家**,就在战争的血海中行进着。
有一年冬天,她所在部队被日军包围,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周政冲了出来,赤脚数次跋山涉水,一连走了三天三夜。她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倒下了。教导员为她买来了一个胡萝卜,周政吃了下去,竟奇迹般地又能抬腿走路了。
经过10余年征战,36岁时,梅嘉生已经是副军长了,他是新四军中晋升最快的几名将军之一,深受名将粟裕的器重。
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后即刻奉命出征越南,梅嘉生虽然感到意外,但作为军人,他坚决从命。就他内心世界而言,他还真有些舍不得硝烟弥漫的战场。他好读军事书籍,更从切身经历感受到,战场才是将军的成功之处。
这时,让他有些难以割舍的倒是自己刚刚稳定下来的家了。进入南京后,他终于在南京小营的一座小别墅里安下了家,和夫人周政、女儿丹波,还有养子云波生活在一起。说起儿子,这是梅嘉生和周政对战争的奉献,由于抗日战争的残酷环境,他们把在丹波之后降生的儿子寄养在农民家里,由于生活条件差,生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孩子夭折了。
由于这层关系,丹波被视为掌上明珠,在解放战争中,一旦条件许可,梅嘉生就把女儿带在军中。每当战事稍歇,警卫员会拍马而来,将丹波接到父亲身边去相聚。建国了,梅嘉生的打算是,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把因为战争而耽误的功课补回来。
现在梅嘉生要去越南了,这位在战场上坚毅果敢的将军一下子变得充满了温情。就连去北京领受任务,梅嘉生也带上了女儿。甚至在毛泽东会见顾问团军官那天,梅嘉生也把女儿带到了中南海门口。在那里,女儿被挡住了,噘起了小嘴,他只好派人把她送回住地。事后丹波还满不情愿地对梅嘉生说:“现在是怎么了,不让我进。前些年在战场开大会,刘副主席、朱总司令讲话,我不都在他们身边走来走去吗?”
梅嘉生只好对女儿说:“那是过去,现在我们胜利了,一切都要正规了。”
从北京回到南京短住的那几天,只要一有机会,梅嘉生就要和丹波、和周政在一起,带着女儿散步,为她打热水洗澡。而丹波看到母亲为父亲打点行李,频频流露出不安的神情。这一切,梅嘉生的警卫员周洪波看了都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临出发之前,梅嘉生还驱车丹阳,回故乡看望了母亲。母亲和四周乡邻以家乡的芝麻汤团招待了梅嘉生。在自己长大的屋子里过了一夜,梅嘉生和母亲告别了,他趴在母亲的耳边大声说:“妈妈,你有什么事就给周政写信吧,她还在南京,会照顾你的。”
乘火车离开南京的时候,顾问团军官的妻子们都去送行了,月台上哭声一片,丹波也哭了,但是周政没有哭。战争年代里过多的离别已经使她变得特别坚强,她久久地凝视远去的火车,直到它消失在绿色的远方。
一年以后,周政也来到越南,成为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工作人员,直到日内瓦协定签字以后才回国。
梅嘉生是一位英俊的将军,在越南征战回国休养的时候,曾有一位年轻美丽的护士倾慕梅嘉生,被警卫员周洪波看在眼里。那是一个崇仰英雄的年代,周洪波委婉地告诉姑娘,将军的心已被一位优秀的女性永远地占领了。而梅嘉生呢,感觉到年轻姑娘的倾心后,淡淡一笑,即带领周洪波回到了越南战场。那时,奠边府战役即将开始。
梅嘉生夫人周政于1990年去世。辞世之前,她在病榻上与作者细细讲述自己与梅嘉生度过的一生。她说:“虽然一生动荡,但是我经历了许多,看到了许多,一生没有虚度!”
一、忽视细节——导致失败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2、亡于铁钉的帝国
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进行战斗的当天早上,查理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
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铁匠本准备砸钉子将最后一个马掌钉好的,但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
两军交锋了,查理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指挥士兵迎战敌人。远远地,他看见在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快速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转身撤退,公爵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与里奇伯爵准备决一死战,决定谁来统治英国。决战当天,理查派马夫去准备战马,马夫让铁匠给国王的战马打掌。铁匠说:“我早几天给军队的战马全部打了马掌,马掌和钉子都用光了,要重新打。”马夫不耐烦地说:“我等不及了,你有什么就用什么吧!”于是,铁匠找来4个旧马掌和一些钉子。可最后一只马掌只打了两枚钉子,马夫又等不及了,认为两枚钉子应该能够挂住马掌,就牵走了马。结果在战场上,理查的马掉了一只马掌,战马失足把理查掀翻在地。理查被里奇伯爵活捉,他的王国也随之崩溃。后来,人们评价说:细节决定成败,帝国亡于铁钉。
一、友谊是个永恒的话题。
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对友情与友谊的解释是这样的: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朋友间的交情。友谊是人类生活与情感的需要,所以,谁能说友谊是无用的呢?在音乐界有一首世界名曲,名叫《友谊地久天长》,歌词言简意赅,生动迷人;歌曲珠圆玉润,柔情动人。它所歌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歌词的内容是这样的: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欢笑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我们也匆匆日逍遥荡桨在微波上当如今已经劳燕分飞愿歌大海重洋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
就像爱情一样,友谊在人间被赋予了灵魂与灵气,它像爱情一样获得了人们给予的地位,确切的说,是友谊的爱情给人间带来思念与牵挂……
二、有关名人的友谊故事和有关友谊的名言。
先来讲一个故事。
毕加索和理发师友谊深。
“不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杨汝生说。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钗h,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毕加索约他一起看斗牛。
1945年的一天,一辆白色的小轿车突然在法国南部城市瓦洛里的一家理发店门口停下。有人摇下车窗探出脑袋叫了一声:“阿里亚斯,我们来了!”这人正是毕加索,小城弗雷儒斯有斗牛比赛,毕加索邀请理发师一同去看。阿里亚斯打发走最后一名顾客,匆匆坐上汽车。
阿里亚斯1909年出生在距离西班牙马德里不远的布伊特拉戈村,在弗朗哥专制时期他逃到法国瓦洛里,靠理发为生。在那里,他与毕加索交上了朋友。毕加索比他大28岁,他视毕加索为“第二父亲”。毕加索难得有空去看斗牛,所以那天心情格外好。他的钱包里塞满了钞票,他说这些钱是给斗牛场的工作人员准备的。比赛完了,他们会到饭馆里饱壑@顿,并给跑堂的留下丰厚的小费。
50幅名画捐给了西班牙政府。
阿里亚斯是毕加索家里的常客。在毕加索的画室里,阿里亚斯给他剪头发、刮胡子,所有这些都是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一天,毕加索发现阿里亚斯徒步而来,就送给他一辆小轿车。
阿里亚斯是画家名誉的坚定捍卫者,谁说毕加索的坏话他就跟谁急。阿里亚斯回忆说,毕加索来店里理发,其他顾客都起身对他说:“大师,您先理。”但毕加索从来不愿享受这种特殊待遇。他认为毕加索非常慷慨。有一次,当他听到有人说毕加索是“吝啬鬼”时,他怒不可遏,立即反驳说:
“对一个你并不熟悉的故人进行这种攻击是幼稚和卑鄙的,毕加索一生都在奉献和给予。”随后,阿里亚斯举了钗h例子。“毕加索的大型油画《战争与和平》是为瓦洛里的小教堂创作的,他还捐献了一件雕塑作品,是他为我们的城市添了生机。”阿里亚斯说,毕加索一共送给他5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妻子雅克琳的肖像画。理发师将这些画都捐给了西班牙政府,并在家乡布伊特拉戈建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中还陈列了一个放理发工具的盒子,上面有毕加索烙的一幅《斗牛图》和“赠给我的朋友阿里亚斯”的亲笔题词。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想购买这个盒子,他给了阿里亚斯一张空白银行支票,说数目他随便填。可收藏家没想到,他竟遭到了理发师的拒绝。阿里亚斯说:“不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
毕加索去世,理发师失声痛哭, 阿里亚斯常提到一件事。
1946年的某天上午,理发店里来了一位面容憔悴的顾客,他叫雅克?普雷维,是不久前从纳粹集中营放出来的。正好毕加索也来理发,普雷维卷起袖子让他看胳膊上烙的号码:186524。毕加索的眼朱亄策茈X。后来,普雷维也成了毕加索的好朋友,毕加索不仅给他钱,还让他去疗养院休养。当普雷维前来参观毕加索画室的时候,毕加索指著那些画对他说:“只要你喜欢,你可以随便挑。”
毕加索一生从没给自己作过画。1973年4月7日,92岁的毕加索在雅克琳的陪同下,走到大厅的镜子前,说:“明天,我开始画我自己。”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阿里亚斯听到毕加索去世的消息,禁不住失声痛哭。
然后,我们来看看一些有关友谊的名言。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麼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
休戚与共,患难相救。 ——孙中山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这是一个我看来的故事,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幸运的是,不久后一个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小组只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
女医生很快的进行了急救,但在那个小女孩那里出了一点问题,因为小女孩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材,她给在场的所有的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小女孩是一样的。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于是,女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需要你们给她输血!”终于,孩子们点了点头,好像听懂了,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孩子们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得话他们没有听懂吗?
忽然,一只小手慢慢的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了!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临时的手术室,让他躺在床上。小男孩僵直着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的插入自己的细小的胳膊,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的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的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医生紧张的问是不是针管弄疼了他,他摇了摇头。但是眼泪还是没有止住。医生开始有一点慌了,因为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肯定弄错了,但是到底在哪里呢?针管是不可能弄伤这个孩子的呀!
关键时候,一个越南的护士赶到了这个孤儿院。女医生把情况告诉了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忙低下身子,和床上的孩子交谈了一下,不久后,孩子竟然破涕为笑。
原来,那些孩子都误解了女医生的话,以为她要抽光一个人的血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想到不久以后就要死了,所以小男孩才哭了出来!医生终于明白为什么刚才没有人自愿出来献血了!但是她又有一件事不明白了,“既然以为献过血之后就要死了,为什么他还自愿出来献血呢?”医生问越南护士。
于是越南护士用越南语问了一下小男孩,小男孩回答的很快,不加思索就回答了。回答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他说:“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语去描绘看完这个故事后带给我的感动。我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语去描绘友情。但我相信,再也没有人会比这个孩子更懂得友情的含义了。
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吧。还有多少人真正认为友情的价值大于自己的生命呢?不要说生命,即使是自己的利益,又有多少人会为了友情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呢?为了利,有的人甚至可以把朋友当作一种筹码,一种工具!再看一看自己QQ上的头像吧,那一个个的头像是不是代表真正的友情呢?我宁愿相信它是,但是这些没见过面的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见面的朋友,真的是一种友情吗?有些人可以对着电脑狂聊一天,但是和现实中的朋友相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样做,是不是顾此失彼呢!我无法回答。也没有资格回答。因为,我自己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有心事时,我会找个没见过面的网友倾吐,也不愿把它透露给自己的朋友。也许这样更加的易于倾吐吧,但是,这是不是一种对自己朋友的不信任呢?也许,友情的价值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削弱了吧!也许,我们真的开始不再相信友情了吧!
也许,在这个孩子面前,我们真的该反省一下了!扪心问一下自己:当我的朋友真的需要时,我会为他献出我的一切吗?
有关责任的名言: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 居里夫人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 爱因斯坦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 雷锋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 欧文
实例:
1,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支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2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的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的人,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
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