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大比拼!西南三省风景谁更胜一筹?

云贵川大比拼!西南三省风景谁更胜一筹?

hexiexb 2025-04-12 生活百科 73 次浏览 0个评论

我们先说明末清初具备这个条件动机或者可能性的大约有三类:明朝沐王府、南明以及吴三桂。沐王府是没动机也没能力;南明可能有能力,但是没有动机;吴三桂是有能力没有动机。所以说明末清初时期,地方政权能够依托云贵川三省攻取缅甸偏安成果这个恐怕很难达到。此时正是缅甸东吁王朝的莽应龙、良渊王、阿那毕隆执政时期国力强盛,虽然中间有过反复到吴三桂时不敌但是吴三桂根本没有攻占缅甸偏安成国的动机和想法。

云贵川大比拼!西南三省风景谁更胜一筹?

缅甸是明朝的藩属国,东吁王朝建立后与大明王朝总体保持着不错的交往。除了在万历年间,穷兵黩武的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里曾进犯云南击退除外,直到明朝亡国两国关系相处还不错。所以无论是大明王朝的沐王府还是南明王朝从来没有以云贵川为基地吞并缅甸偏安建国的目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富庶的中原才是王朝的核心看不上缅甸贫瘠的版图。

南明两个历史阶段对于缅甸两个不同的认识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顺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维持276年的大明王朝作为统一的大一统政权轰然倒塌,南方各省的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了勾心斗角的南明政权。如果说此时的南明按照地盘、富庶程度来说一点都不次于清朝,所以南明最初的想法就是与大清划江而治保持偏安格局。也就是说再次形成南北朝割据对峙的状态,但是很显然这只是南明的一厢情愿。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富庶的江南各省也远比贫瘠多山的缅甸更有吸引力,所以南明初期根本没有夺取缅甸建立大后方的想法。等到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后期形式恶化版图仅剩云贵川时,南明已经没有能力一边抵御南下的清军一边攻占缅甸偏安建国的能力。最后只能被吴三桂逐渐蚕食,最后丧失在本土的最后一块地盘后永历帝朱由榔率领遗臣退入缅甸。没有实力已经失国的明朝君臣真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缅甸国王莽白甚至发动咒水之难打算谋害永历帝。

所以南明早期没有打算割据江南,没有攻占缅甸的动机;到晚期确有需要的时候,南明已经没有能力通过两线作战偏安建国的条件。即便是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建国了,也不能抵挡吴三桂的进攻啊。

在缅甸东吁王朝进入衰落时吴三桂确实有能力和机会割据缅甸称王,但是他野心太大导致兵败身死的下场

缅甸东吁王朝在莽应龙时期完成了对缅甸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经济发达国立强盛。虽然继位的莽应里因穷兵黩武被俘获造成国力衰弱,但是在良渊王、阿那毕隆两位国王的努力下东吁再次完成了对缅甸的统一。之后缅甸国力日衰,到吴三桂追击南明君臣杀入缅甸时对方已经无力阻挡清军的进攻。

此时的吴三桂一门心思的是抓住永历帝向清廷邀功请赏然后永时镇守云贵,这一目标当时实现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藩和大清王朝因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大清作为大一统王朝根本不可能允许吴三桂裂土称王,此时吴三桂最佳的目的应该是在冲突发生之前凭借自己的兵力攻入缅甸才能实现裂土封王的可能。

此时吴三桂既有兵权又有财力,如果真的攻打缅甸只要不占据大清版图估计清朝不会反对。此时缅甸东吁王朝处于衰落期,正好是吴三桂机会。等再往后百余年贡榜王朝兴起的时候清缅战争爆发清朝都不能轻松获胜,那个时候就没有机会了。但是吴三桂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起兵目的还是要在中原和清朝死磕然后建立政权。吴三桂自私自利的个性导致其缺乏群众基础和支持,以西南一隅抵挡全局坚持八年后最终身死国灭。

小结:

所以说明末清初,中原势力是有可能在缅甸偏安建国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绝大部分势力在允许的时候都没有把在缅甸偏安建国作为首选。等到类似永历帝朱由榔事不可为时,为时已晚。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谐西部网,本文标题:《云贵川大比拼!西南三省风景谁更胜一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