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发展乡村旅游需“塑形”与”铸魂”并重

东湖评论:发展乡村旅游需“塑形”与”铸魂”并重

hexiexb 2025-04-16 信息热榜 31 次浏览 0个评论

2月22日,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乡村休闲 旅游 等产业。“十四五”期间,推进乡村 旅游 快速发展,不仅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也将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 社会 发展的积极力量。

东湖评论:发展乡村旅游需“塑形”与”铸魂”并重

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游,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更是高达80%以上。近年来,全国乡村 旅游 年接待游客量约占全国接待游客人数的一半以上。当前,各地坚持以绿色为底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打造一批优质乡村 旅游 目的地,但由于缺乏规划,一些地方的乡村 旅游 存在内容单调、太高大上、太整齐划一、乡村“原味”不够、忽视软环境治理等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专家指出,发展好乡村 旅游 ,既要塑造“好形象”,更要铸就“好灵魂”。

规划先行、立足特色。科学有序的规划对于乡村 旅游 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在乡村 旅游 规划中,保护好自然生态景观和当地人文风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才能发展有吸引力的乡村 旅游 。陕西袁家村、浙江莫干山镇为何很难复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当地始终遵循规划先行,以特色立足。其中,袁家村多年来以乡村 旅游 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莫干山镇十多年来围绕生态立镇、 旅游 强镇的发展规划,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民宿和 旅游 产业,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乡村 旅游 发展的前提保障,能够有效解决乡村 旅游 在开发中产生的自然景观保护与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

挖掘文化,培育业态。发展乡村 旅游 ,要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目前有些山水田园风光 旅游 目的地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的开发,忽视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因此一方面要突出乡村人文 历史 、自然景观和产业特色等,做足“农”字文章,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赋予农事体验项目故事与灵魂。另一方面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融入融合、业态丰富多样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培育工程,不断壮大乡村 旅游 、农村电商、 养生 养老、运动 健康 、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提升乡村 旅游 的附加值,培育壮大乡村美丽经济。

政策扶持,多方投入。发展乡村 旅游 ,政策扶持很关键。各地可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本地发展乡村 旅游 的奖励和扶持政策,设立乡村 旅游 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 旅游 贷款贴息补助、产品和业态发展补助、 旅游 商品开发和营销等方面。集中各方面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与乡村 旅游 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 旅游 产品,提高乡村 旅游 的配套程度和服务功能。此外,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方式投资乡村 旅游 项目,着力形成多元化业态结构,实现错位发展,以农家乐集群、特色农业园、休闲农庄、乡村 旅游 风情街、精品自驾路线和户外体验项目等多样性 旅游 产品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

有形无魂如空壳,形神兼具方行远。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早已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的范畴,而乡村 旅游 恰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延伸。发展乡村 旅游 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促进农业资源景区化,让农民生活在景区,在景区里致富,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 社会 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才能打造有形有魂的乡村 旅游 目的地。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波(宜昌枝江)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自然类型多样,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随着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活基本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相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仍存在着重现代元素轻传统元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规范标准轻特色个性、重纵向管理轻横向联合等误区。为此,我们需要从发展战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1、 政府重视,加大投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各级政府都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政府从战略上思考有关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农村扶贫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小村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发展其他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着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同时限制对农村地区经济乘数效应低的产品如城里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的行动。二是颁布一些管理办法和标准,以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乡村旅游促进计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以及符合当地风格的建筑和维护的最低标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乡村结对子的平台,加强部门服务,给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少开发、多利用,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很不平衡,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不宜全面开花,可优先选择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进入条件好、靠近旅游热点和经济大都市的乡村加速发展。由于旅游发展永远有阶段性的局限,以及乡村资源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要少开发、多利用。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一定要整体规划谋发展,先因陋就简,整合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建设。

3、 成立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实施联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在法国、西班牙、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国家、地区(省)、市(县)、乡镇都成立有乡村旅游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标准和进行质量评估、通过网络开展联合推广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这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推广,因为乡村旅游个体的实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国应加快成立各级乡村旅游协会,建立规范统一的乡村旅游网,以推进乡村旅游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共同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另外,目前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普遍认识是价廉物美,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并不是一种低价旅游,乡村旅游者也不是廉价的旅游者,他们在乡村的花费往往比城市观光还要高,因为他们所要寻求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们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也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知道,那种低档次低价格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

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专业研究不深入,专业化人才缺乏是导致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训应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我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铭智旅游对旅游人次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培训可以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东部经验与西部实情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展开。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谐西部网,本文标题:《东湖评论:发展乡村旅游需“塑形”与”铸魂”并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