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在广州参观了“南越王宫博物馆”。奇妙的是,王宫的很多遗迹与给排水工程密切相关。
“南越王宫”建于秦朝时期(?约公元前200年),距今已2200多年。从发掘出土的遗物证明,当时人们就十分注重生活居住区的给水和排水系统建设。其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又十分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令人惊叹。
这说明,2000多年前的先辈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等要求已经非常高,其中某些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细节考虑之周全,仍值得当今工程师们学习借鉴。
王宫内给水和排水系统布局完备,给水渠道墙壁以块石砌筑,内以鹅卵石衬底,以防渗并防止滋生杂草,不清楚是否还可增加紊流以补充水的含氧量。渠道墙壁的部分位置设置了斜石板,方便水中的青蛙、乌龟等上岸歇息、繁殖等,而现代工程师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生态需求了。
渠道局部底部有圆弧型抬水坝,在枯水期可蓄水,防止干枯。
渠道的末端是半月型的水池,石板衬底,是否为亲水景观建筑?
图为王宫遗址的残垣断壁。自秦代开始建设,遗址之上累计还有汉、晋、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建筑和文化遗存物,仿佛是一本巨大的无字史书,记录着广州2000多年以来的文明发展史。
排水渠道有石板、石块砌筑,也有木板衬底、陶管等排水管道或水渠。
为防止水中杂物堵塞排水渠,在排水渠入水端安装了篦子。
王宫园内设有渗水井,用来存储和沉淀泥沙。
遗址发掘现场的大小头连接的套头陶管。
烧制的砖,砌水井壁,两竖一横砌筑,牢固耐用。
宫殿里的地面使用带孔陶制地砖,方便快速向地下排水。2000年前就有“海绵城市”的考虑了。
春秋战国时代版图。秦朝时期,南越国设都番禺,势力范围南达越南中部地区,北至粤北五岭,西到广西桂林。南越国在被秦国统一之前,曾经自立为王。
中华文明自秦朝统一,书同文,车同轨,文明延续不断。今天,普通人也能看懂2000多年以前人们留下的文字记述。
木简。记录在木板上的文字,记录内容五花八门,包括谁少抓了几只老鼠该打多少板子,收获了多少颗枣都得记录在册,说明当时的帐房先生非常认真。
2000多年以前,汉代的货币。
对南越国历史,或对古代广州给排水工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时间去看看这些广州的文明遗迹。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地址:中山四路316号。博物馆免费,需凭身份证或驾照取票入门参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