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明初与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相并,成为君臣合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建于唐,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占地14万平方米,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古迹。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武侯祠有刘备的陵墓,陵墓中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
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庙宇所在。武侯祠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
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
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扩展资料
武侯祠的历史沿革:
武侯祠肇始于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惠陵修建时,在修建惠陵的同时也修建了汉昭烈庙。约在公元500年前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从成都“少城”迁建惠陵、汉昭烈庙旁,这格局持续到明代。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蜀献王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以“君臣宜为一体”为由,将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为一体,由于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响超过刘备,民间习惯称为“武侯祠”。
明末,武侯祠毁于战火,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旧址上恢复重建武侯祠,形成如今所见格局。1961年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1997年三义庙整体搬迁至武侯祠,2003年成都南郊公园与武侯祠合并,2004年10月锦里正式对外开放。
成都武侯祠-武侯祠简介
百度百科-武侯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