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颐和园总结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颐和园总结

hexiexb 2025-05-11 生活百科 72 次浏览 0个评论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到北京颐和园来游玩,我是颐和园旅游公司的导游,大家可以称我为“小廖”,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您度过愉快的一天,也能让您真正感受到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颐和园总结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花园.

原来的名字叫好山园.清乾隆时改为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重建,改名颐和园.颐和园总面积290万平方米,拥有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湖水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景象万千.5万寿山丛林葱郁,昆明湖碧水荡漾,构成一幅美丽的皇家园林画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先带大家去长廊游玩.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动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其中人物故事画最引人注目.那就请游客们细细观赏吧!

穿过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南临昆明湖.山上建有佛香阁、排云殿等,山上树木葱浓,宫殿金碧辉煌,是宫庭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这里建筑宏伟,风景秀丽,充分展示了皇宫御苑的皇家气派.各位游客不妨亲自登山,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沿途欣赏好风景.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昆明湖.昆明湖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湖边围着长长的堤岸,湖沿有石舫,湖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其中十七孔桥最引人注目,桥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着各种各样、天然成趣的数百只狮子,它们率真大胆,美不胜收,有的正在绣球上灵巧地做着各种优美的动作,有的几只狮宝宝嬉戏在狮妈妈周围,欢蹦乱跳,尽情玩耍,狮妈妈慈爱地抚摸着小宝宝,眼里流露出欢欣的喜悦,金色的阳光洒在这些狮子们身上,像给予它们一种生命力,传续着人间动人的故事.走在桥上,可以看到湖岸柳树成行,湖光山色,风景迷人,是颐和园最有名的景点.走过十七孔桥,就可以观赏湖中小岛上的绚丽风景,那里别有一番情趣.

颐和园的美景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她一点也不过分,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大气,她的精致,她浓郁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小廖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在这得到美的享受,祝您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东宫门),迎面就是以仁寿殿为主体的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前庭宽阔,松柏苍翠,奇石假山点缀其间.阶前陈列着古铜宝鼎和龙凤.院内石须座上蹲着一只铜怪兽,是传说中的麒麟.在清代,这里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地方.现在殿里仍照当年帝后临朝的原状布置着.仁寿殿南北两侧的配殿和仁寿门外的南北群房,是六部九卿的值房.

绕到仁寿殿后,便是慈禧、光绪及其后妃居住的生活区.这是一组用五六十间游廊联缀起来的三座大型四合院.其中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前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有德和园大戏楼的衬托,西接长廊入口,是生活居住区的主体.乐寿堂陈设华丽,有用珍珠玛瑙和翡翠制成的鱼桌等等.仁寿殿南侧是光绪居住的玉澜堂.玉澜堂的后院是光绪皇后居住的宜芳馆.这三座庭院里都种植着奇花异卉,尤以乐寿堂前的十数棵玉兰最为名贵.乐寿堂和玉澜堂内部按当年帝后生活原状陈列,陈列物是原物.玉澜堂两侧配殿内有一道砖墙,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增筑用来幽禁光绪的.

顺着仁寿殿北面的花台右行,可到德和园,德和园是由颐乐殿和大戏楼组成的.颐乐殿陈列着二百多件文物.大戏楼建筑得很有特色.翘角重檐,朱栏绿柱,是专备慈禧看戏用的.

生活居住区以西,是游览区,为颐和园景物的精华,分为万寿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屋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向北,经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通往山腰的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排云殿在这条中轴线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慈禧过生日举行庆典的地方.殿内陈列的各种盆景、文物,大都是慈禧七十岁生日时大臣们所送的贡品;殿内的大幅慈禧油画像,是一九0五年慈禧七十一岁时由美国卡尔女士画的.

万寿山主体建筑的东侧有“转轮藏”和高达九米八八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玉阁.宝玉阁座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歇山重檐,菱花隔扇,梁柱、斗拱、椽瓦和匾额,都和木结构一样,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重四十万四千斤,是世界上少有和珍品,俗称铜亭.

佛香阁建筑在高六十多米的山坡上,阁高三十八米.阁中有四根高达三十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梨木做的.佛香阁的外形是按照黄鹤楼设计的.站在佛香阁前纵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沿着前山山脚,是一条彩画长廊,东起乐寿殿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二十八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画,有西湖风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象一座五彩缤纷的画廊,蜿蜒曲折,把前山的建筑连接在一起.

万寿山前山面临着广阔的昆明湖.东岸,由北向南布置着知春亭、文昌阁、廓如亭等点景建筑.知春亭,位于玉澜堂南面的一个小岛上,四面环水,有桥的岸上相通.亭子重檐圆柱,幽雅别致.廓如亭畔有一石座,卧伏着一铜牛,昂首竖耳,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昆明湖.水中的南湖岛,由十七孔桥和东堤相连接,象一道长虹飞跨在粼粼的碧波之上.南湖岛同石栏环绕,涵虚堂高踞岛上.掩映于绿树丛中.昆明湖西部的西堤是依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造的.堤上遍植桃柳,著名的西堤六桥隐现在堤花岸柳之中,其中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拱高耸,远望如一条玉带,造型优美.西堤西部的水域,又被短堤分割成南北两个湖面.北部湖中有团城岛,南部湖中有藻鉴堂.昆明湖同北向南逐渐收拢,东堤和西堤在南端汇合于绣漪桥.昆明湖水便从这座桥下注入通往北京城的长河.

在昆明湖的西北,万寿山西麓岸边,有一只白石雕造的石舫,叫清晏舫.船体用巨大的石块雕造而成,上建两层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

后山后湖,别有一番江南景色.后山的建筑在一八六0年的一九00年两次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破坏,多半只剩下荒台废基,只有五彩琉璃的多宝塔仍然屹立在绿树丛中.后山上的香岩宗印三阁和分布在它四周的塔台,原是一座宏大的西藏式寺庙,它的前方,是一座横跨后湖的三孔长桥,桥北便是颐和园的北宫门.桥两侧的后湖沿河是当年买卖街的遗址.

后湖的东端有眺远斋和被称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眺远斋地势较高,南对墙外的街道,据说慈禧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此观看百姓到妙峰山赶会,所以也叫“看会楼”.谐趣园是乾隆时仿无锡畅园建造的,园内一池碧水,亭亭莲叶,环岸有用百间游廊连接起来的十三座楼台亭阁.凌架于湖心的饮绿水榭.传说为慈禧钓鱼取乐的地方.出谐趣园向东,穿过“紫气东来”城关,便离东宫门不远了.

元朝,万寿山称为瓮山,昆明湖叫瓮山泊.明朝,曾在瓮山上建了一座圆静寺.清朝,称清猗园.瓮山泊后改名为西湖.

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贺其母亲钮祜禄氏六十岁生日,在瓮山修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为万寿山,并仿照汉武帝在长安昆明池练水师的故事,把西湖改名昆明湖,全园改称清漪园.清漪园最后建于一七六四年,共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耗银四百八十多万两.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园中珍贵的文物被抢劫一空,宏丽的建筑亦多被焚毁.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总理海军事务的醇亲王奕为了讨好慈禧,就在兴办海军学堂的名义下,开始了修复清漪园的工种,并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工程延续了将近十年,直至一八九五年才基本结束.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到西安,颐和园又遭到破坏,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后,又动用巨款,将颐和园修复.这里不但成为慈禧晚年避暑、游览、做寿的御苑,而且是她进行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行宫.一九一四年,颐和园作为皇家花园由清皇室售票开放.一九二四年,清末皇帝溥仪离开北京,颐和园辟为公园.

在颐和园西侧有静明园.园内有巍峨的玉泉山,有享有盛名的“玉泉趵突”泉,景物奇丽诱人,为京郊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两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转载请注明来自和谐西部网,本文标题:《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颐和园总结》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